<var id="kumy5"><legend id="kumy5"><rt id="kumy5"></rt></legend></var>
<progress id="kumy5"><pre id="kumy5"></pre></progress>

<dd id="kumy5"></dd>
  • <span id="kumy5"><pre id="kumy5"></pre></span>
    <rp id="kumy5"></rp>
    <li id="kumy5"><acronym id="kumy5"></acronym></li>
  • 金融情報局網

    當前觀察:2025年規劃產業規模5000億 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迎重大風口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頭條 > 正文  2022-09-07 09:43:2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將異業整合入“車-路-網-云-圖”體系的過程中,行業的上中下游會進一步形成細化和專業化的格局。

    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再度迎來里程碑式事件。

    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其明確給出智能網聯汽車中期產業規模目標以及重點工作方向。


    【資料圖】

    《方案》指出,到2025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將超前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路網設施,實施智能化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并支持現有開放測試區域開展智能路側設備規?;?、標準化建設試點等。

    對于前述《方案》的意義,一位常年關注智能汽車板塊的央企投資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自動駕駛的政策頂層設計仍然是以支持產業發展為主,但關于自動駕駛路線的選擇在業界有爭議,一種是以特斯拉代表的純智能化技術路線,普及度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迭新;一種則是基于城市車聯網的“車路協同”路線,主要基于基礎配套的完善程度。

    而從上海等地推出的“方案”來看,“車路協同”是比較符合當前現狀與發展趨勢的選擇,是自動駕駛快速產業化、商業化的理想路徑。

    又一個車聯網頂層設計

    據悉,《方案》首次較為明確給出了智能網聯汽車在上海的產業發展目標,包括產業規模,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等要素,并明確了包括構建自主配套的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體系、加快新生態培育,形成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產業體系、拓展協同互補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空間等重點工作。

    《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3級)汽車占新車生產比例超過70%,具備高度自動駕駛功能(L4級及以上)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同時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核心裝備初步實現自主配套;大規模、多場景、高等級、多車型應用初具規模,智慧交通生態加速融合。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實現重點區域覆蓋,基本滿足車路協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應用需求;規則、標準、監管體系實現突破優化,基本建成系統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提出要“超前”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路網設施,提出路測設備規?;?、標準化建設試點,完善車用高精時空服務體系、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投資運營新型機制等,更為明確將車聯網產業細分格局進行了頂層設計。

    上海的《方案》并非國內首個車聯網在城市級別頂層設計。

    2021年起,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共16個城市被先后確定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而今年6月,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明確了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內智能網聯汽車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準入和登記、使用管理等規則。業內人士認為,該條例標志著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特別是條例首次對涉輔助駕駛系統的交通事故責任歸屬進行了劃分,解決了智能汽車發展最大的法律困擾。

    與深圳頒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側重法律法規相比,上?!斗桨浮犯鼈戎刂悄芷嚠a業的發展路線與行業路徑。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則告訴記者,車路協同實際上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技術思路,也就是結合車路協同技術。國外很多自動駕駛,結合了車載激光雷達、視覺神經網絡、高精地圖,但是很少結合車路協同,原因是車路協同往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就要完成投資,國外政府在基建改善上缺乏主動性。

    他還指出,現階段國外的自動駕駛也可以推動自動駕駛發展。但車路協同能夠讓自動駕駛更快地實現目標,通過路邊通信設備的信息傳遞,自動駕駛系統能夠感知超出激光、AI視覺的路況信息,有助于自動駕駛安全運行和盡早實現。

    “路端”產業細分縱深長

    那么“車路協同”產業結構究竟是怎么樣的?

    國內交通數字化企業千方科技(002372.SZ)投資管理部專家曾指出,車路協同通過道路基礎設施的全部數字化實現數字孿生,來彌補單車端傳感器帶來的感知不足,幫助單車智能實現“上帝視角”,有效擴大單車智能的安全范圍,且最大化提升駕駛效率與控制成本。

    某華東買方機構人士向記者分析:“車路協同以決策執行、感知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區分,分為智能汽車整車端和智能公路端基礎設施建設等。整車端的基建包括數控制動、數控轉向、電子油門與域控制器,公路端基建則包括電力基礎設施配套和道路建設配套等。除此之外,不論是整車端還是道路建設基礎設施端都有望配套感知設備,如雷達、攝像頭以及高精地圖等,這些體系構成了車路協同的上游?!?/p>

    “中游端,配套5G、V2X(汽車對萬物,或車聯網)和云計算后,體系上的車路協同系統將初步成型,下游則有軟件服務、運營測試以及智能道路養護等維系體系的運作?!痹撡I方人士表示。

    而在將異業整合入“車-路-網-云-圖”體系的過程中,行業的上中下游也會進一步形成細化和專業化的格局。

    “比如V2X現在就被分成V2V(汽車對汽車)實現預警碰撞,V2P(汽車對人)實現弱勢人保護,V2I(汽車對設備)實現交通管制信息與速度和道路情況的安全信息等,每個板塊其會延伸不同的裝配需求和研發方向,帶來不同的行業機遇?!鼻笆鲑I方人士稱。

    A股方面,部分主營城市智慧交通公司,近年也快速轉型布局V2X應用,企圖在“路端”產業化萌芽之際率先布局。

    2020年,高鴻股份(000851.SZ)率先布局V2X業務,后續則通過定增增資設立公司大唐高鴻智聯,主營通過車聯網域控解決方案切入輔助駕駛領域。但因行業起步較早,該項業務尚未能成氣候。

    今年5月,高鴻股份以4.2億元向第一大股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的高鴻智聯25.23%的股權,公司雖獲得3.24億投資收益,但對高鴻智聯持股比例卻降為10.09%。

    不過,隨著車聯網頂層設計的陸續出臺,行業回暖的征兆也開始逐步浮現。

    千方科技近期就在投資者關系管理記錄中指出,公司通過合資公司聯陸智能布局了汽車電子業務,已經取得了很多知名主機廠訂單,主要涉及的產品如:5G-obu、uwb+藍牙、ETC、V2X、車燈控制器、車身控制器等。公司參與了北京至雄安高速的車路協同項目。公司業務具有行業的周期屬性,業務會對應于每個五年規劃的項目落地時間,從行業屬性特征推測,行業的回暖期已經臨近。

    關鍵詞: 基礎設施 頂層設計 智能汽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