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kumy5"><legend id="kumy5"><rt id="kumy5"></rt></legend></var>
<progress id="kumy5"><pre id="kumy5"></pre></progress>

<dd id="kumy5"></dd>
  • <span id="kumy5"><pre id="kumy5"></pre></span>
    <rp id="kumy5"></rp>
    <li id="kumy5"><acronym id="kumy5"></acronym></li>
  • 金融情報局網

    連日高溫低鉀血癥患者增多 醫生提醒:預防夏季“隱形殺手”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頭條 > 正文  2022-07-28 08:38:50 來源:長沙晚報

    三伏酷暑天,走在室外感覺自己分分鐘就被烤熟了。醫生提醒,持續的高溫酷暑,不僅要預防中暑,也要預防夏季的“隱形殺手”——低鉀血癥。究竟什么是低鉀血癥?為什么夏天容易發生低鉀血癥?高溫下運動注意哪些方面?記者采訪了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二部主任曹彥。

    1 現象

    連日高溫,低鉀血癥患者增多

    記者從湖南省人民醫院、長沙市第四醫院等市內各大醫院獲悉,連日高溫,低鉀血癥患者明顯增多。

    32歲的王俊是一名籃球愛好者。前幾天,和朋友打了一場籃球后,大汗淋漓的他突然感到四肢疲軟無力,還有些惡心。大家以為他是中暑了,趕緊讓他喝水,到陰涼處休息。晚上,食欲欠佳的他只喝了一碗稀飯。次日凌晨1時左右,小王準備起床上廁所,發覺雙下肢乏力,雙腿不能動彈,伴有雙手發麻,他急忙喚醒家人,呼叫120后被送至醫院。在急診科經過心電圖、電解質等檢查,小王的血鉀濃度僅2.08毫摩爾/升,屬于重度低鉀。急診科醫護人員迅速為其開通雙側靜脈通路以及口服補鉀等對癥治療,小王的血鉀濃度終于回到正常水平。

    “我以為是太陽太大,曬得我中暑了,還去刮痧了,沒想到是低鉀血癥。”48歲的劉先生心有余悸地說。劉先生長期從事室外工作,發病當日,他一直在烈日下暴曬,出了很多汗,中午他開始感覺不舒服,休息過后仍然四肢乏力、胸口發悶、口干、站立不穩,需要人攙扶。劉先生跟家里人都以為是中暑了,先去刮痧,然后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劉先生的血鉀濃度才2.3毫摩爾/升,遠低于血鉀正常值3.5至5.5毫摩爾/升,血糖也低,被診斷為低鉀血癥。經過補鉀及相關處理之后,劉先生的病情逐漸好轉。

    2 解釋

    為什么夏天容易發生低鉀血癥?

    曹彥解釋,鉀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電解質,可參與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血清鉀濃度只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心臟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血鉀的正常值是3.5至5.5毫摩爾/升,當血鉀濃度低于3.5毫摩爾/升時稱為低鉀血癥。臨床上根據血鉀降低的程度以及低鉀血癥的癥狀,分為輕、中、重度低鉀血癥。當血鉀濃度在3.0至3.5毫摩爾/升時為輕度低鉀血癥,當血鉀濃度在2.5至3.0毫摩爾/升時為中度低鉀血癥,當血鉀濃度低于2.5毫摩爾/升時為重度低鉀血癥。

    “每到夏季,低鉀血癥患者就會增多。”曹彥表示,夏季低鉀血癥常與重體力勞作、戶外活動、劇烈運動之后出汗過多、鉀排泄增加有關。這主要是因為炎熱的夏天,人體出汗比較多,體內水分蒸發快,而日常補充水時缺少鹽分,導致鉀、鈉的流失;夏季食欲減退,鉀的攝入不足;不潔食物或大量冷飲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造成鉀經消化道流失,導致低鉀血癥。

    除了大量出汗等會引起低鉀血癥外,甲狀腺功能亢進、老年人、慢性消化道疾病、減肥、產婦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的人,造成鉀攝入不夠或丟失過多,也有可能患上低鉀血癥。

    3 區分

    軟癱是低血鉀的典型癥狀,易被誤認為中暑

    低鉀血癥最突出的表現是四肢酸軟無力,出現程度不同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松弛軟癱,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稱缺鉀性軟癱。一般從下肢開始,特別是股四頭肌,表現為站立不穩、無力。隨著低鉀的加重,肌無力可更嚴重,軀干、上肢肌力也逐漸減弱,直至影響呼吸肌,還會伴有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障礙,如胸悶、心悸,甚至可能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心跳驟停。

    “‘軟癱’是低血鉀的典型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中暑或中風。”曹彥說,低鉀血癥跟中暑的癥狀比較像,比如大量出汗、四肢乏力、胸悶等,兩者明顯的區別在于四肢乏力的嚴重程度。一般來說,如果是中暑,四肢肌力的減弱情況沒有低鉀血癥那么嚴重,且中暑的癥狀較為復雜,包括頭痛、頭暈、口渴、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有些中暑的病人也會合并低鉀。中風多以一側肢體偏癱為主,低鉀血癥表現為雙側肢體的乏力,尤其是雙下肢抬不起來,而人又是清醒的。

    “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目前醫院急診科一般都配有快速檢測設備,5分鐘內就能判斷是否存在低鉀的情況。”曹彥說。

    4 提醒

    高溫下運動,要注意這些方面

    曹彥表示,人體內不存在長期貯藏鉀的器官,機體所需的鉀需通過進食不斷補充。高溫環境下大量出汗后,鉀、鈉、氯等電解質隨著汗水流失,繼而出現口干、乏力等癥狀。如果此時只補充淡水,則會加劇鉀、鈉、氯等電解質的缺乏,造成低鉀、低鈉等電解質紊亂。不少患者就是因為大量出汗后沒有注意補充鹽分,而只是飲用了大量的白開水或純凈水解渴,最后導致了低鉀血癥。

    因此,夏季應多吃含鉀高的食物,如豆類及其制品,各種新鮮蔬菜(菠菜、馬鈴薯、大蔥、芹菜等)、水果(香蕉、梨子、橙子、草莓、桃子等)、紫菜、瘦肉、茶葉等。

    對于熱愛運動的人來說,高溫下運動要注意這些方面:

    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且氣溫超過32℃時避免做劇烈運動。

    選擇淺色、輕薄、透氣、快干的衣服。

    每天的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0分鐘到1個小時為宜,以免出汗過多。

    如果出汗較多,應及時補充水分,必要時可飲用淡鹽水或含鹽的飲料。

    在戶外運動時可以攜帶藿香正氣液、風油精等常用藥。最好隨身攜帶含有鉀、鈉、鈣、鎂等無機鹽的運動功能飲料,以保證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在室內運動也要注意通風降溫,使用空調的家庭需要將其調整到適宜的溫度。

    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高溫天氣不要盲目進行戶外運動,可以選擇游泳、健身操、太極拳等慢節奏運動。

    老年人以及身體狀況較差的人,高溫天氣最好減少體育運動。

    運動過后不宜馬上吹空調、電風扇,更不能貪涼吃冷飲、洗冷水澡。如果出汗后用涼水洗澡,會使毛孔閉合、血管收縮,反而容易生病。

    關鍵詞: 低鉀血癥患者 含鉀運動飲料 喝淡鹽水 低鉀血癥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