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kumy5"><legend id="kumy5"><rt id="kumy5"></rt></legend></var>
<progress id="kumy5"><pre id="kumy5"></pre></progress>

<dd id="kumy5"></dd>
  • <span id="kumy5"><pre id="kumy5"></pre></span>
    <rp id="kumy5"></rp>
    <li id="kumy5"><acronym id="kumy5"></acronym></li>
  • 金融情報局網

    中控屏掀起“攀比風” 是一輛車還是一臺大電腦?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科技 > 正文  2022-09-07 09:55:27 來源:長沙晚報

    不久前,某知名汽車制造商發布了一款新車型,該車不僅在中控屏和副駕娛樂屏設置了一塊約40厘米的OLED屏幕,還在車頂弄了個約40厘米的小電視,甚至方向盤也采用了交互屏。不少走進4S店的市民驚呼,這究竟是一輛車還是一臺大電腦?

    隨著智能AI等人車交互概念興起,各類汽車的中控屏幕一個比一個大,功能越來越齊全。中控臺也從最開始的控制汽車空調、音響等裝置的地方,逐漸轉變為集社交、娛樂、導航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中樞,甚至部分汽車整個中控臺完全被一塊屏幕取代。這塊不斷增大的中控屏真的智能嗎?對車主而言,是必需品嗎?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象 中控屏掀起“攀比風”

    選購汽車時看其有沒有大屏,甚至成為“該車輛是不是智能”的一種參考。

    自2012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以來,座艙里那塊約43厘米的液晶顯示屏便成為后續不少新能源車效仿的對象。此后,整個汽車行業似乎掀起了一股中控屏尺寸的“攀比風”,一眾車企不斷對自家車型所搭載的中控屏尺寸進行加大,式樣也從幾年前常見的嵌入式發展為當今流行的懸浮式。

    記者走訪了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發現市面上擁有較大中控屏的車輛幾乎涵蓋所有新的車型。如比亞迪海豚配置了約33厘米的自適應懸浮屏;福特EVOS擁有110厘米大屏橫跨主副駕;榮威RX5擁有62厘米大屏,支持左右滑動;拜騰M-Byte車型,概念車首創車內122厘米共享全面屏;奔馳的電動系列EQS,141厘米長的屏幕覆蓋整個中控……車載中控屏已然成為一塊巨大的平板電腦,不僅能為車主提供更清晰的導航地圖、倒車影像、道路全景等畫面,也能實時監控汽車內部各項指標數據,包括胎壓監測、剩余里程等。

    “現在很多市民買車很注重中控屏這一點。”在理想汽車大悅城零售中心,銷售員告訴記者,中控屏越來越大與車輛的附加功能越來越多是分不開的。“大屏幕可以讓車主更便于操作,在停車休息時,還可為車主提供玩游戲、刷視頻等休閑娛樂活動,車輛就像一個‘移動的家’。”

    觀點 或存在安全隱患

    在智能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將“汽車大屏”視為主要的智能載體。然而屏幕越大就是真的實現了智能化嗎?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曾在接受采訪時談到,越來越多的車企在推出產品時都強調智能網聯,這造成了一種用戶可能用不上、但礙于市場競爭壓力產品必須擁有相關功能的普遍認知。

    “屏幕尺寸越大,功能越齊全,駕駛員注意力被分散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無形中就造成了安全隱患。”有著10年駕齡的車主彭霖告訴記者,他認為尺寸較大的中控屏在夜間行駛時,其實容易在前擋風玻璃或兩側車窗上形成反光,對駕駛員的視野清晰度造成一定影響。“在駕駛過程中,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中控屏不應成為安全駕駛的隱患。”

    “將所有功能包攬一體的中控屏,如遇卡頓、死機等問題,所有功能將全部無法控制。此外,這些操作也增加了車主的記憶成本,若出現誤觸,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本田相關負責人坦言,以空調為例,傳統的實體按鍵有固定的位置,駕駛員能夠輕易記住位置并通過習慣性動作進行開關/溫度調節,而沒有實體按鍵的空調開關則需要一步步看著屏幕才能完成調節,若在駕駛途中進行操作,危險性可想而知。

    思考 超大屏真有必要嗎

    超大中控屏作為當下車型的設計潮流,給日常出行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便捷,這一點不可否認,設計的初衷也是為了給駕乘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

    “假如我不是司機,坐車實在無聊的時候,打開一部電影看看,也挺不錯的。”年輕一代的車主小婷對此部分接受。但她也表示,是否真的有消遣娛樂效果其實因人而異。“首先要排除會否干擾到駕駛員,其次有很多人在顛簸起伏的行車途中看屏幕,容易產生暈車甚至嘔吐等生理不適。”不少家長對車企宣揚的“大屏幕可以播放動畫片安撫哭鬧的孩子”持保留意見。“在車上給娃看這么久的電子屏,視力不要啦?”

    記者發現,在自動駕駛還未真正到來之前,想要一邊開車一邊享受車載娛樂,其實不大可能。此前,有一項中國汽車消費者使用體驗與偏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功能的使用頻率不高,例如手機App遠程控制功能的使用率最低,28%的受訪車主從未使用過,另有高達44%的消費者只是偶爾使用。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所言,很多冗余功能的開發并非理性的開發,會被快速淘汰,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各大汽車品牌與其在屏幕大小上比拼,還不如多關注搭載的車機系統,更應該追求操控的實用性,而不是本末倒置,逐漸“忽略”了真正的實用、智能、安全等問題。“當后期的使用過程中出現系統損耗,維修起來并不簡單,費用也不少,還耽誤車主時間。”長沙寶悅4S店維修師小李告訴記者。

    記者手記

    安全實用最為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汽車不論如何發展,始終是一種交通工具,最基礎的作用便是安全地把駕乘人員送到目的地。而內飾、配置終究只是輔助,中控屏亦是如此。中控屏不一定越大越好,小屏幕也有儀式感。作為一輛汽車,車企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駕控體驗、續航里程、安全駕駛等方面,打造真正實用、耐用、好用的智能汽車。

    關鍵詞: 車載中控屏 安全駕駛 中控屏幕 液晶顯示屏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