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kumy5"><legend id="kumy5"><rt id="kumy5"></rt></legend></var>
<progress id="kumy5"><pre id="kumy5"></pre></progress>

<dd id="kumy5"></dd>
  • <span id="kumy5"><pre id="kumy5"></pre></span>
    <rp id="kumy5"></rp>
    <li id="kumy5"><acronym id="kumy5"></acronym></li>
  • 金融情報局網

    看病方便多了!指尖智慧門診給“看病難”帶來“智能化”的便捷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科技 > 正文  2022-07-22 09:09:49 來源:長沙晚報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成熟,并滲透就診全過程,給“看病難”帶來“智能化”的便捷。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就診體驗需求增多??床?ldquo;智能化”背后的“人文化”也相應提升了嗎?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智慧門診的體驗采訪,記錄下就診者的喜與憂。

    “非急病錯峰就診是明智之舉” 指尖輕點,看病方便多了

    鏡 頭

    “這幾年的體檢報告,提示有慢性腎功能不全,于是在手機上預約了腎病內分泌科專家的號。”

    7月12日,記者在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采訪時,芙蓉區的賀爹爹說,當天上午,他在女兒陪同下,預約了10時至10時30分的號,10時15分,他順利進入胡劍卓副主任醫師的診室。

    胡醫生仔細查看了賀爹爹帶來的體檢報告,一番望診、問診后,醫生在電腦上為賀爹爹開了血糖、肌酐、尿沉渣、微量白蛋白等檢查項目。11時5分,檢驗科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賀爹爹,抽血等幾項結果,可于次日下午3時來取,也可在手機上查看結果。

    7月13日,記者再次聯系了賀爹爹。他說,13日上午,手機上陸續收到醫院的“檢驗報告提醒”。女兒通過互聯網醫院問診,醫生給出“多喝水,吃百令膠囊(補腎益氣),兩個月后復查”的建議。“天氣炎熱,在手機上復診,省去再跑趟醫院。”賀爹爹感嘆,現在看病方便多了!

    【探索】

    真的方便了?記者當了回“患者”。14日的下午3時30分至4時時段,記者在手機上預約湖南省中醫院脊柱一科副主任醫師曾景奇的號。下午3時42分就診,經曾醫生仔細問診、觸診,記者的右手肘疼痛被診斷為氣滯血淤型“肱骨外上踝炎”(筋膜炎)。

    醫生很快在電腦上開具注射液+外用白脈軟膏的處方,幾秒后,記者手機上彈出“診間支付提醒”,下午3時54分,顯示藥費支付成功。按提示在西成藥17號窗口取藥,幾分鐘后打完針,休息片刻離院。因沒去趕就診高峰期,前后總共不到50分鐘。

    “隨著醫院各項智慧診療設施的推行,患者也掌握了更多的就診技能。如錯峰就診,可以讓我們減少在醫院的候診時間。”在長沙市第一醫院就診的張女士有同感,智慧門診要做到精準就診,患者也需“智慧”。

    “臨時加號或延長坐診時間可以嗎” 彈性門診來了

    鏡 頭

    7月14日,岳麓區的董先生因腰痛厲害,想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創傷骨科預約主任醫師羅令教授的號。因董先生沒搶到號,想到醫院探探實情。這時,碰上信息科一名工作人員,并告訴他:“醫院設有彈性門診,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醫生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放號,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支持。”

    很快,董先生在手機微信“湘雅三e院”小程序上,獲得彈性加號,可在第二天上午11時20分,醫生手術后來就診。“沒想到,醫院能這樣為病人著想,點個贊!”董先生感激地說。

    “延長坐診,對我來說是常態。”7月19日,在長沙市第一醫院婦科門診,候診廳坐滿了人。主任醫師楊蘇安說,患者是提前一周預約的號,有的來自偏遠山區,不親手為她們觸診,不把病情講透,心里不安,但因此延時看診也成為醫生的常態。

    【探索】

    “這種彈性門診是普通門診的補充,尤其是對優勢??频难a充,是非門診出診醫生開通門診號源的一種就診新模式,可緩解門診壓力,提高專家資源利用率。”湘雅三醫院副院長歐陽文介紹,目前,彈性門診共開通數萬個號源,90%以上的科室開通過,530余名醫生放過號。同時,通過彈性門診,可初步探索院內分級診療模式的開展方式?;ヂ摼W+智慧醫療+彈性門診,時空擴展上百倍。

    醫院隨機抽樣統計10000個患者,涉及20個科室,系統改造前后,患者各個就診環節時間對比,平均每個患者節約了16分鐘,較以往就診節約了67%的時間。但“臨時加號或延長坐診時間”,仍是各醫院需要探索的問題。

    “能否對我多解釋幾句” 智慧藥房快速檢驗

    鏡 頭

    7月15日上午9時30分,70多歲的盧娭毑冒著酷暑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想掛個心血管內科6元的號,拿特殊門診的高血壓藥。結果門診護士告訴她,足不出戶一臺手機可搞定,通過快遞將藥送到家。盧娭毑高興地說:“現在取藥這么方便,我要推薦給鄰居!”

    “如今已是智慧藥房,十幾秒鐘藥就出來!”市民葉女士贊嘆說。長沙市第一醫院藥劑科主任何鴿飛介紹,去年8月9日投入使用,市級屬首家。記者看到,藥師接到藥方審核其合理性,再在醫院信息系統找到患者相關信息,點擊電腦上發放藥品指令,智慧藥房馬上就開始自動配藥。瞬間,由兩只機械大手臂自動抓取的藥品,通過傳輸道,將藥發送到取藥窗口。每張處方調配時間為12~15秒。2萬多盒藥品中,機械手抓藥,全過程零差錯。

    “2021年11月啟動的智慧檢驗,如門診生化和發光檢測樣本,在檢驗科接收后2小時內,患者就能拿到結果。”在該院檢驗科主任陳勇的引領下,記者來到了智慧檢驗室。

    樣本前的處理,如簽收、離心、開蓋、分杯、分類、樣本分配與分析儀器連接,減少了多個手工環節。一管血能實現更多項目的檢測,有效減少采血量,減輕了兒童、老人及特殊人群的采血負擔。

    【探索】

    在湖南省中醫院,記者觀察到,該院目前未引進智慧藥房。但在門診大廳,中藥、西藥窗口,貼有“門診簡明取藥流程”示意圖,圖示一目了然。“門診三樓,專門設有‘老年人服務驛站’,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就診、檢查、取藥等均優先。”該院門急診部部長李彩霞介紹。

    “記得過去我們取藥,藥師還專門在藥瓶上標注,一天幾次,一次幾片……”市民林女士說,如今到處有智慧門診、智慧藥房了,但與醫生、藥師見面的時間大大縮短,溝通和解釋也少了,門診藥房工作人員若能主動說明藥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對患者多解釋幾句就更好了。

    “就醫反饋提醒” 倒逼“智能化+人文化”融合

    鏡 頭

    目前患者去醫院看完病后,手機上會收到醫院的“就醫反饋提醒”“您有一個滿意度調查待填寫”,希望填寫“就醫評價”,助于醫院考核。

    市民曹女士說,在“就醫評價”上,她就對某位名醫寫上“不滿意,建議主動詳細地問診病人的病情。”另一位張先生說,在某醫院就診腎病內分泌科后,他對醫生表示“不滿意”,理由是:與醫生反復確認是否要做促甲狀腺素抗體檢測,醫生說不需要做,但是掃碼繳費時,發現醫生開了這項檢測。

    “醫院門診的提示語言,別小看,能影響病人及家屬看病的心情。”公務員楊先生表示,比如,若能將“陪人未經允許,不得入內”,改成“陪人未經允許,請勿入內”,患者及陪人的就醫體驗,會更感到溫暖些。

    【探索】

    不少市民反映,如今要“看上病”其實不那么難了,只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信息化服務,順利便捷。

    就診中,盡管九成以上市民對當下醫院的服務是滿意的,但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隨時表達好惡的權力。“醫生態度好不好,看不看得好病”決定醫院的口碑與聲譽。老百姓看病,不僅是享用永無止境的“智能化”,“人文化”才是智慧醫療時代行業真正的軟實力。

    記者抄下了一些市民的就診感想——“你懂我的病,不懂我的痛”,真想醫務人員多些愛心;智慧門診已做到有理、有效、有用、有利,醫務人員能否配套做到有德、有仁、有愛、有心;我知道醫生不能包治百病,但我是患者,就是‘一串心事’來求助你的人,能耐煩點嗎;門診便民服務能更多點嗎?比如掃碼租輪椅……患者期盼看病就醫更舒適、更暖心。”

    在湖南省中醫院,一位德藝雙馨的百歲老中醫,告誡從醫的兒子、孫子,守住“三不要、一要”:不要冷眼相對、不要敷衍了事、不要過度醫療,要有同理心。試想,醫院若能將“智能化+人文化”高度融合建設,體現到就診流程設計的每一個細節上,那將呈現一幅溫馨圖:醫院顯溫度,患者得尊重,生命有尊嚴。

    關鍵詞: 指尖智慧門診 非急病錯峰就診 湖南省中醫院 延長坐診時間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