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不斷完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體系,市民已經逐漸從“憂居”到“宜居”轉變。今日,記者從湖南省住建廳獲悉,2022年,湖南將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222個,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000臺。根據最新統計,近十年,湖南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149.64萬戶,近450萬棚戶區居民實現“出棚進樓”。
湖南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項目159萬戶
岳陽市湘愛園片區建成時間早、規劃滯后,管線老化嚴重,部分線纜裸露,且小區內亂搭亂建情況較為普遍。許多居民還在房前屋后搭設臨時性設施、圈地種菜,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群眾反映強烈。
同樣的“窘境”也發生在長沙天心區坡子街街道青山祠社區的中意宿舍。“小區廣場以前坑坑洼洼,私拉亂接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小區坪里還有個垃圾山,有些白色垃圾還掛在樹上。”長沙市民歐陽仲凱說。
這一切因老舊小區改造徹底改變。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農村危房改造的省份之一,湖南2009年就啟動了改造。2019年,湖南還先后開展3輪住房安全性全覆蓋鑒定,并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及時將鑒定為C、D級危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納入改造計劃。
據悉,這些年湖南圍繞提升農民居住品質,逐步推進了危房改造由“安居”向“宜居”轉變。2012年—2022年,湖南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項目159萬戶,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0億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68億元,實現了全省困難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2018-2020年,我省該項工作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干激勵,工作經驗被國務院扶貧辦推介。
公租房開工62.32萬套,在保家庭達到110萬戶
在湖南湘潭市岳塘區和諧小區,居住在13棟1單元的胡淑容經歷有些坎坷。她是一名66歲失獨母親,單身離異,主要靠1000余元退休金和打點零工生活。之前在雨湖區與別人合租住房,月租金500元。
2021年5月28日,湘潭市城區2021年第一批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公開抽簽儀式舉行。胡淑容成功搖號選到了一套51.52平方米的房子,當天就拿到了鑰匙。7月中旬,她迫不及待地搬進了新家,除了冰箱和洗衣機,其他的家具電器都是新添置的。
寧鄉市湖南湘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是湖南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大幅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縮影。該公司員工王丹是外地來寧務工人員中的一員,也是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王丹曾經和她的閨蜜合租在距離公司近3公里的一個安置小區里,房間設施老舊,交通不便。聽說公司建設了保障性租賃住房,王丹第一時間向公司提出了租賃申請,公司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水、電、寬帶網絡等到戶,同時室內統一配備床鋪、衣柜、書桌、洗漱間、淋浴室、熱水房等生活用品和設施,建有公共洗衣區,健身房、書吧等員工娛樂休閑區域,讓王丹和她的姐妹們實現了拎包入住,并享受到了多方位的服務。
保障性租賃住房政策的實施,實現了青年人“樓上安居,樓下樂業”的安居樂業夢。
據統計,近十年,湖南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149.64萬戶,近450萬棚戶區居民實現“出棚進樓”,棚戶區改造工作多次被國務院評為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公共租賃住房開工62.32萬套,公租房在保家庭達到110萬戶,低保低收入家庭依申請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同時,湖南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8.36萬套,3.3萬戶新市民和青年人入住保障性租賃住房。
關鍵詞: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棚戶區居民 湖南省住建廳湖南城鎮棚戶區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