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總臺記者 倪晶依 向林
??
中華鱘“厚?!笔鞘澜缟衔ㄒ灰晃铂F仍然存活的人工條件下性成熟的野生中華鱘。近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首次公布9年前救助“厚?!钡恼滟F影像資料,還原了對“厚?!本茸o過程。
2014年11月15日,武漢漁民在長江陽邏水域誤捕一尾中華鱘,向當地漁政部門報告。武漢漁政隨即聯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一同前往救助。這尾中華鱘被送往長江水產研究所的荊州太湖實驗基地進行全面體檢和救治。
當時,體檢測得被救助的野生中華鱘體重340公斤,全長3.41米,年齡約15~20歲,雌性。這是近20年來發現的個體最大的雌性野生中華鱘,研究人員為它起名“后?!?,寓意“大難不死,必有后?!?。
因北京海洋館在2005年救治過一尾中華鱘,有救治中華鱘經驗,于是長江所與北京海洋館聯系,將這尾中華鱘送往救治。它的昵稱,也由“后?!弊優椤昂窀!?,寓意“厚積薄發、福澤綿長”?!?厚福?”的救治及馴養過程受到世界各國鱘類專家的關注。
據了解,中華鱘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視為研究古代魚類演變進化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關鍵詞:
質檢
推薦